[轉貼]地球持续发出神秘嗡嗡声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澳洲東南部遭到百年一遇的熱浪侵襲,墨爾本和阿德雷德等地氣溫急升,市民減少戶外活動,緊急部門已嚴陣以待。當局指維多利亞洲和南澳洲州氣溫高達攝氏四十四度,市民容易中暑,山火也會較易發生,警告老人、病患者和幼兒要留在家中,保持清涼。
當局又說,維多利亞洲所遇的熱浪是自一九○八年最嚴重的,預計會持續數天,但因為當地已乾旱多年,恐怕會發生山火,也恐怕會有人因熱浪而死亡。
在墨爾本,一名七十五歲男子昨日在街上只走了五百米,便已中暑暈倒;另外一名二十四歲青年,在等候電車時也中暑倒下。在墨爾本舉行的澳洲網球公開賽也首次因高溫而腰斬賽事。
人民網1月29日訊 美國中東部廣大地區28日繼續遭受特大暴風雪襲擊,已經造成至少21人死亡和上百萬家庭斷電。本次暴風雪還引起大量航班延誤。由于大量樹木因不堪冰雪重負,紛紛倒下,很多輸電線路被壓斷,許多人只能靠木柴點火取暖。有關方面宣稱,全面恢複受災地區的電力供應可能需要一周時間。
由于路面結冰,車輛在高速公路上只能小心翼翼地前進。即便如此,打滑和“追尾”的現象仍然比比皆是,被撞汽車隨處可見。本次特大暴風雪從周一開始肆虐,南起德克薩斯州北至新英格蘭州的廣大地區都感到這場風暴的威力。其中,北部地區的降雪厚度都在30厘米以上,南部則飽受凍雨考驗。(高軼軍)
【明報專訊】國家海洋局日前公布《2008年中國海平面變化及其影響》報告,中國沿海海平面近30年來平均每年上升2.6毫米(mm),高於全球1.8毫米的平均值,其中東海更達到每年2.9毫米,南海升幅又明顯高於北部,預計未來30年還會再升高130毫米。
新華社 引述國家海洋局海洋環保司司長李曉明表示,海平面上升將加劇風暴潮、海岸侵蝕、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及鹹潮等災害。預計未來30年,海平面還將升高130毫米,較為脆弱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黃河 三角洲和天津 沿岸各級政府應加強海平面監測、預測和影響評估工作,同時控制地下水開採、提高沿海堤防工程設計標準、加強濱海濕地和紅樹林生態系統恢復等措施,以降低危害。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125/4/ae69.html
(法新社巴黎 26日電) 今天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地球暖化可能在海洋造成「死亡區(Dead Zones)」,裡面魚類和其他海產都難以存活,而且將持續長達2000年之久。
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說,世界必須要大幅削減碳排放量,以遏止這種趨勢,因為它可能破壞海洋生態系統,使未來世代的人無法由海洋獲取食物。
根據「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在網路上刊登的報告,丹麥科學家建立了電腦模式,模擬今後10萬年的氣候變遷情況。
這套模式的核心是兩套好用的方案,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為氣溫升高的指標。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依據情況最糟的方案,2100年時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達1168ppm,也就是今日濃度的大約三倍。若依據較為樂觀的模式,則2100年時二氧化碳濃度將為549ppm,也就是比今日的濃度增加約50%。
將相關因素列入考量,科學家預測在最糟的情況下,氣溫可能比工業時代前升高攝氏5到7度,而若是較佳情況,則溫度將升高攝氏2至4度。
丹麥科技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Denmark)的物理學家皮德生(Jens Olaf PepkePedersen)表示,無論是那一種情況,對海洋都是壞消息。
若是最壞的情況,海洋溫度升高,海流速度減緩,將導致海洋含氧量降低,產生所謂「死亡區」,魚貝類和其他較高等形式的海洋生命都無法存活,而且可能在1500至2000年的時間內都無法恢復。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127/8/ae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