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桔梗的感覺, 對於我而言, 人生不該是嚴肅的主題, 而該是嘻笑怒罵的真性情. 與其說一些不痛不癢的應酬話, 針針見血的犀利言詞甚至瘋言瘋語都要值得專心聆聽--只要是誠實的展現
前陣子我沒來由的對我的父親有著很強烈的厭惡感, 只要他靠近我我就想尖叫與逃離, 甚至聞到他身上的味道我就覺得反胃. 我一直不知道這樣子的厭惡感是從何處而來的, 最近閒在家中蹲, 慢慢地去解心中糾結的重重問題, 才發現自己對父親的厭惡感來自對他行為的不認同
身為家中長女, 我父母親對我的要求和標準十分嚴格. 無論再怎麼努力永遠只有七十分, 無論再如何要求完美, 對他們而言我永遠是不夠好, 從幼稚園開始吃飯沒坐正, 咀嚼出聲音, 講話沒規矩, 等等屬於小孩的正常行為都是被罵被打的原因, 當然更別提講謊話這種行為. 但是當我努力的說實話時, 我發現我的父親要求我幫他講謊話--像明明他在家卻要對來訪的客人說他不在, 只因為他不喜歡那個人懶得跟那人交際; 我開始覺得大人很骯髒. 所以明明我對醫學的東西非常有興趣, 卻因為我父親就是一個醫生而不願意跟他一樣. 後來嚴重到他吃飯發出聲音我都覺得自己精神要崩潰, 想對他尖叫說"你吃飯不能不要發出聲音嗎"之類的
其實身為長男女的通常都會有同樣的經歷,在糾結於自己對年輕時不愉快的痛苦記憶下, 我們往往忘了父母也是在學習當父母, 他們的教育方式只是延續了他們被教育的經驗來嘗試, 並希望孩子不要走過那個曾絆倒自己的坑洞. 對已是成年人的我們, 或許父母仍有著部份對我們的高標準, 但是我選擇了用嘻笑怒罵的調皮態度來應對, 有時我發現我反而變成了那個在教的人, 父母反而變成了被教的一方.
我還發現我們選擇去記得痛苦, 而刻意掩蓋快樂和溫暖的回憶. 好像大家都在比誰小時候最可憐, 最值得同情, 所以有些事情其實認真想來並沒有那麼銘心刻骨, 但是在記憶中卻將那點破皮的痛放大到如同不上麻醉開腸剖腹的撕裂傷害
我不曉得為什麼會講到這些, 但是我想誠實的面對自己接受自己認同自己, 遠比費盡心思去求別人認同要快樂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