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粿仔負擔大部分家計,這個點被強力放送後,整個討論的焦點就悄悄被轉移。從原本「
受害者 vs 過錯方」的劇情,突然變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肥皂劇。
支持粿仔(或更準確地說是「攻擊范姜」)的論調,主要的心態:
1. 「反抗剝削」的心態:
「你范姜在家裡吃我的、用我的,像個寄生蟲一樣,現在有什麼資格站在道德高點上指責
我?」
把焦點從「出軌」硬生生轉移到「經濟剝削」。在這種情況下,粿仔的出軌行為,被重新
包裝成一種對「不平等關係」的悲情反抗。彷彿她是因為在經濟上被佔了便宜,才會在情
感上出軌。
2. 「權責不對等」的心態:
「范姜你既要享受傳統中男人被女人養的權利,出事後又想擺出傳統中受害丈夫的姿態來
索賠?好處都讓你占盡了?」
大家討厭「雙標」和「吃相難看」的人。如果范姜被塑造成一個在關係中「只享權利、不
盡責任」的人,那麼他出來控訴的行為,在很多人眼中就失去了正當性,變得像是在「敲
詐」。
操作網路輿論,很流行一個套路:只要證明對方「也不是好人」,那他的所有指控就都不
可信。所以,拚命強調范姜「吃軟飯」,目的就是為了削弱他作為「受害者」的純粹性。
一旦范姜看起來沒那麼無辜,粿仔犯的錯就顯得「情有可原」。
這整場風向轉變,就會被粿仔偷換概念
最初的問題是 「出軌對不對?」 → 答案很明確:不對,這違背了婚姻承諾。
被帶偏後的問題是: 「這段婚姻本身公不公平?」、「誰比較可憐?」
女權支持者的潛台詞是:一個在經濟上占你便宜的人,沒資格跟你談道德。 這種說法雖
然聽起來很爽,但它巧妙地用「經濟不平等」這個事實,去遮蓋「出軌」這個錯誤,讓兩
件本來該分開看待的事混為一談。
所以女權新標準,是不是誰賺的錢多,誰就擁有出軌的權利
推文討論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