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81311i ()》之銘言:
: 真剛好
: 前陣子我在歷史群組問了一個問題
: 那就是為什麼蔣介石要當中國戰區的總司令?
因為中國戰區是由中國組建, 不隸屬於參謀總長聯席會議(Combined Chiefs of Staff)
這也是為什麼蘇聯沒有設戰區的原因, 因為蘇聯也不隸屬於參謀總長聯席會議
1903年, 老羅斯福總統因為陸軍跟海軍各自為政
於是成立跨軍種的參謀總長聯席會議, 以解決軍種間衝突
這是美軍的參謀總長聯席會議傳統的建立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在24小時內入侵泰國、偷襲英國殖民地馬來亞、新加坡、香港
以及美國在夏威夷、關島、菲律賓的基地
於是美國宣布參戰
12月22日, 美國與英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 代號ARCADIA
小羅斯福總統跟邱吉爾在會上協議建立英美聯合作戰機構英美參謀總長聯席會議
自由法國的戴高樂得知後要求加入, 被英美婉拒
ARCADIA會議的另一個永留青史的成果
就是提出由美英蘇中領銜, 四國代表具名簽署的聯合國宣言
在此同時, 得知美國參戰的蔣介石, 也急著找美國建立盟國關係
蔣介石在12月10日, 向美國駐華軍事代表團團長馬格魯德將軍提議
在遠東建立ABCD同盟, 並將參謀總部設在重慶, 由中國主導
ABCD分別是A:美國 B:英國 C:中國 D:荷屬東印度
於是小羅斯福同意在12月22日於重慶舉行會議討論蔣介石提案
原本美國的構想是在遠東地區設立一個中美英荷澳共同組建的司令部
但在重慶會議後, 在中國的要求下, 各方一致同意
中國將不會被置入其他國家的指揮下
12月29日, 馬歇爾向小羅斯福提交了一份備忘錄
提議建立由中國獨立領導的中國戰區, 除中國外還包含緬甸東北、泰國及印度支那
小羅斯福考慮英國反映, 刪去緬甸東北之後, 批准此一建議
12月31日, 小羅斯褔致電蔣介石, 討論馬歇爾的提案
兩人同意建立中國戰區, 由蔣介石擔任統帥
指揮在現在或將來, 在這個區域內活動的聯軍部隊
並由聯席會議派參謀長加入一個由中美英軍官聯合成立的聯合軍事委員會
為蔣介石服務
英美參謀總長聯席會議成立之後, 聯席會議開始劃分責任區
中國的部分, 因為重慶會議的決議
所以聯席會議在遠東建立了一個不包含中國的美英荷澳司令部ABDACOM
總部設在新加坡
因為原本遠東規劃是由英國負責, 所以由英國派遣韋維爾擔任指揮官
這時候麥克阿瑟還是中將, 是美英荷澳司令部轄下的美國遠東陸軍司令
中國的部分則是由蔣介石在1942年1月4日, 宣布成立中國戰區
並邀請美國派遣軍官擔任參謀長
中國則向CCS派遣聯絡人, 即宋子文
後來因為日軍在東南亞的進攻節節勝利, 2月15日, 新加坡被攻陷
韋維爾辭去美英荷澳司令部總司令, 麥克阿瑟則被認為是接任人選
所以原本宣告會跟菲律賓美國守軍共存亡的麥克阿瑟, 被下令撤往澳洲
他上飛機前留下了I shall return的名言
這時聯席會議接受韋維爾的建議
把美英荷澳司令部負責的遠東, 拆分成東南亞跟西南太平洋兩個司令部
東南亞司令部司令由英國的蒙巴頓出任, 西南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由麥克阿瑟出任
英美參謀總長聯席會議是二戰英美盟軍最高領導機構
受由盟軍各國領導人組成的高層會議指揮, 並指揮轄下的司令部進行作戰
而英美參謀總長聯席會議所成立的各個戰區
是由聯席會議建立司令部, 其戰區統帥就是司令部司令(Commander)
聽從參謀總長聯席會議指揮
而中國戰區是由中國成立, 聯席會議派員擔任參謀長
所以只有中國戰區的統帥是Generalissimo(元帥)
而蔣介石本人, 則是前述高層會議的各國領導人之一
推文討論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