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討論 TQQQ 風險的文章,把 2000、2008 那些模擬跌幅拿出來,確實能看到三倍槓桿
在熊市有多恐怖。這點我完全認同。
但我覺得很多人討論槓桿 ETF 都有一個盲點:
拿 100% 正三或正二去跟 100% 原型比。
這個比較本身就不太合理啦。
你三倍槓桿本來波動就大三倍,當然不能拿去滿倉硬抱。
要比較其實應該是「33% 正三 + 67% 現金」這種等風險玩法,跟原型比才公平。
真的崩盤50%,正三剩10%好了,這個組合還有77%資金,而100%原型可能真的只剩50%資金
;那如果漲50%,因為正三自帶複利槓桿,可能33%的資金漲200%-300%都有可能(可參考SO
XL從去年七月到今年四月再到現在的漲跌幅),而原型高機率還是只漲50%。
我自己最近操作選擇權,槓桿甚至到 80 倍,看起來很驚人,但部位只占我總資金 1.5%
不到,就算真的做錯歸零也無傷大雅。
槓桿就是拿來用小部位高效率操作,不是讓人拿去滿倉扛波動的。
所以正三、正二的問題真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很多人會把它們當一倍 ETF 在抱,抱到
熊市才發現「怎麼跌成這樣」。
用法錯了,再好的商品都會變地雷。
結論
槓桿不是不能長期,而是不建議長期滿倉。
比例抓對,風險比大家想的還低;比例抓錯,跌起來當然很驚人。
推文討論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