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資訊頁
我蠻喜歡一些女漫畫家的少年漫作品,
對於角色心理的描述都有獨特的細膩跟合理性。
比如荒川弘、板垣巴留、峰倉和也…….等,
吾峠呼世晴也是其中之一。
以最新的劇場版來說
以下有劇場版雷。
猗窩座的故事加入了一個非常好的重點,
他用招式「破壞殺」攻擊了自己。
猗窩座他成了自己最想殺死的對象。
容易讓觀眾共鳴,也讓角色行為的合理性更強
如果說猗窩座只是一個很悲慘的人,最後被戀雪勸阻放下那這個角色就扁平很多。
猗窩座的心態變化可以說是教科書等級貼合故事。
愛人戀雪與師傅的死亡、被迫成為鬼的經歷,以及記憶被無慘篡改的扭曲。這些創傷被壓
抑到無意識中,但從未真正消失。
心理學認為,壓抑的記憶與情感會以扭曲的方式重現,並可能導致自我懲罰的傾向。
從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關於「死亡本能」的概念出發:
猗窩座不斷追求變強、戰鬥至瘋狂,實質上是一種對自身無力感(無法保護所愛之人)的
補償機制。
他的暴力向外投射為對強者的渴望,但內在卻積累了巨大的罪惡感與自我憎恨。
這是猗窩座自我毀滅的因。
但窩座自我毀滅的果又更高級了一點。
死亡本能的核心——回歸平靜。對猗窩座而言,死亡不是終結,而是與戀雪重逢的可能。
當他拒絕無慘的血液、選擇自我毀滅時,這不僅是反抗,更是一種對「完整性」的追求。
他透過自毀擺脫了鬼的扭曲存在,回歸人類的情感(愛與罪惡感)。
猗窩座選擇面對創傷以試圖掌控它。猗窩座最終面對了戀雪與師傅的死亡(自己亦選擇死
亡),並以此完成對過去的和解。
猗窩座的自毀看似是死亡本能的極致展現,但實質上卻隱含對生本能的渴望:他透過毀滅
鬼的軀殼,回歸人類之愛的本質。
這種自我攻擊不是單純的絕望,而是一種透過否定來肯定的辯證:唯有殺死「作為鬼的自
己」,他才能重新成為「狛治」,與戀雪在死亡中重逢。
總結:佛洛依德認為死亡本能與生本能並非完全對立,而是相互糾纏。猗窩座的結局正體
現了這種複雜性:他的自毀既是毀滅,也是救贖;既是終結,也是歸宿。
推文討論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