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英雄疲勞?票房災難?外媒分析「並非每部超級英雄電影都必須突破十億票房才算成
功」
Min-El
2025 年對超級英雄電影來說,無疑是重振旗鼓的一年,特別是在經歷 2024 年《蜘蛛夫
人》(Madame Web)、《小丑:雙重瘋狂》(Joker: Folie ? Deux)以及《獵人克萊文
》(Kraven the Hunter)等口碑、票房失敗的電影作品後,今年觀眾迎來了《超人》(S
uperman)、《驚奇 4 超人:第一步》(The Fantastic Four: First Steps)以及《雷
霆特攻隊*》(Thunderbolts*)等新作。
https://i.imgur.com/WsoNUkU.jpeg
雖然影評與票房整體回穩,但網路輿論仍充斥著「超級英雄疲勞」與「票房災難」的論調
。
有些影迷認為《超人》不敵 2013 年《超人:鋼鐵之軀》(Man of Steel)的 6.7 億就
等同失敗;也有人認為,即便《驚奇 4 超人:第一步》是影評與票房上最成功的一部,
卻仍被貼上 MCU 「已死」的標籤。
對此,《IGN》發表專文分析,指出「並非每一部英雄電影都必須賣到十億美元才算成功
」。
《IGN》表示,影迷與市場長期將「十億美元」視為大片的唯一衡量標準,但這其實是一
種錯誤觀念。
回顧歷史,雖然 1997 年《鐵達尼號》(Titanic)以 18 億美元開創紀錄,但直到 2000
年代中期才陸續有更多作品跨過十億門檻。
真正讓此標準成為主流的,是 2012 年《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以 15 億票房改
寫遊戲規則。
從此之後,粉絲與片商開始用「能否接近十億」來判斷超級英雄電影的成敗。
https://i.imgur.com/1KEsQ0d.jpeg
然而,《IGN》分析認為,這樣的期待既忽略電影品質,也忽略產業實際情況。
例如今年的《超人》票房約 6 億美元,《驚奇 4 超人:第一步》突破 5 億美元。
這些數字在商業上是穩健的成績,但網路卻將其描述為「災難」。
為此,該媒體便指出,這樣的論述明顯與事實不符,因為片方對此表現相當滿意。
導演曾直言「6.5 億才能回本」的說法「絕對錯誤」,而迪士尼執行長巴布 艾格(Rober
t Iger)更強調,《驚奇 4 超人》已成功將團隊帶入 MCU,是理想的起點。
https://i.imgur.com/ERpD0ve.jpeg
《IGN》進一步表示,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票房「不夠高」,而是觀眾過去幾年被連串低品
質作品傷透了心,例如《閃電俠》(The Flash)、《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Ant-M
an and the Wasp: Quantumania),以及索尼「蜘蛛人宇宙(Sony's Spider-Man Univer
se)」系列。
而當信心消耗殆盡,自然不會每部英雄片都引來觀眾買單,因此與其談「英雄疲勞」,不
如說是「爛片疲勞」。
事實上,超級英雄電影依然是市場的重要支柱,但它們不再壟斷票房版圖。
《IGN》舉例指出,2025 年多元題材正在崛起:原創恐怖片《凶器》(Weapons)突破 2
億票房,《F1》以明星卡司拿下超過 6 億,《天作之合》(Materialists)作為浪漫劇
也近達 1 億票房;中國動畫《哪吒2》更是年度全球票房冠軍,這些數據證明觀眾渴望更
多元的選擇,而非單一題材霸佔大銀幕。
《IGN》最後強調,超級英雄電影不會消失,未來仍有《超人》續集、《超少女》(Super
girl)獨立電影與《復仇者聯盟:末日之戰》(Avengers: Doomsday)等重量級作品即將
推出。
但一個不再被「十億票房」綁架的市場,反而能讓更多不同規模與題材的電影獲得舞台,
這對產業和觀眾都是好事。
新聞網址:
https://www.toy-people.com/?p=103071
https://i.imgur.com/Kj4O0ed.jpeg
推文討論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