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開發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隱藏在投手球種 @ Baseball
熱度資訊
MLB》開發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隱藏在投手球種研發失敗的背後故事 每年春天,總有數十位投手帶著新球種進入春訓。他們懷抱著希望,期待能讓在投球實驗室 中種下的種子,在實戰中開花結果。新球種有時能改變一名投手整個職涯的走向,讓他搖身 一變成為另一個像 Skubal 那樣的例子。在這個數據導向的投球時代,新球種的成功故事幾 乎成了春訓期間的常規劇碼。投手們會在實驗階段進行 A/B 測試,檢驗自己是否具備複製 夢想球種的能力,然後再把這套武器帶上戰場,在局勢稍佔上風時伺機而動。 作者:運動視界編輯 【編輯 陳文】 此文編譯自 Pitchers share stories of failed new pitches https://bit.ly/44I39wm 從各項數據來看,底特律老虎隊左投 Tarik Skubal 的滑球已經夠出色了。尤其當這顆球搭 配上他那顆本就已是聯盟頂尖水準的速球與變速球時,滑球能成為非常有效的第三武器。單 論球速與位移軌跡,甚至可以獨當一面。 但根據這位美聯現任賽揚獎得主的說法,滑球卻仍有一個「問題」—— 那不是他理想中的滑球。 Skubal 心中理想的版本是 Clayton Kershaw 那顆極具爆發力、極晚才變化的滑球,幫助這 位未來名人堂左投寫下超過百年來防禦率最低先發投手的紀錄。Skubal 對 Kershaw 的滑球 近乎膜拜,甚至到了每年休賽季都花大把時間反覆試驗握法、施力點、手腕角度等細節,只 為了讓追蹤設備上的滑球軌跡能更像 Kershaw 那顆。 但從未成功過。 https://bit.ly/4iCxKyS 「我已經試著學 Kershaw 的滑球四、五年了,但就是學不起來,就是沒辦法,」Skubal 坦 言。「這真的會讓人有點挫折,但同時我也覺得,棒球最美妙的地方就在這裡——也許你只 差一個小小的感覺或技巧提示,就能丟出你理想中的位移軌跡或速度。」 每年春天,總有數十位投手帶著新球種進入春訓。他們懷抱著希望,期待能讓在投球實驗室 中種下的種子,在實戰中開花結果。新球種有時能改變一名投手整個職涯的走向,讓他搖身 一變成為另一個像 Skubal 那樣的例子。在這個數據導向的投球時代,新球種的成功故事幾 乎成了春訓期間的常規劇碼。投手們會在實驗階段進行 A/B 測試,檢驗自己是否具備複製 夢想球種的能力,然後再把這套武器帶上戰場,在局勢稍佔上風時伺機而動。 投手或許是全體運動員中,最具身體控制能力與動作協調性的族群。他們必須讓自己的身體 對準目標,把一顆 5 盎司的棒球從 60 呎 6 吋遠的投手丘,精準送進寬僅 17 吋、高約 2 4 吋的好球帶。他們對四肢在空間中的位置感、對球與縫線的觸感、對球路細節的掌控力, 讓他們能完美結合球速、轉速與欺敵效果——這就像是一位主廚能精準調配鹹、甜與辣的完 美比例。 而 Skubal 的滑球,卻只在他嘴裡留下苦澀的味道。他的煩惱不僅止於無法模仿 Kershaw 的滑球。 「我也試著投橫掃球投了三年了,」Skubal 說,「但我就是無法讓球橫向移動。」 這類故事——那些無法如願成功的新球種,遠比 Pitching Ninja 的精采剪輯影片中那些誇 張的位移還要罕見。這些失敗,才是投手世界裡真正的苦惱來源,是不斷讓人感到挫折與暴 躁的夢魘。 Skubal 的教練團不斷提醒這位王牌投手,他其實已經做得很好了。這位 28 歲的左投在 20 24 年是全大聯盟最出色的投手,而從本季至今的投球指標來看,他的球威甚至還更上一層 樓。就算他這輩子都維持目前這顆滑球,他仍然能繼續留在大聯盟最頂尖的行列,是這個時 代屈指可數的真正王牌。 「我心裡知道啊,」Skubal 說,「但我真的覺得自己快成功了,我只差那麼一點點就能把 它調出來。我現在只是在等,等找到對的握法、對的感覺,而我一定會成功的。」 蒐集新球路,早已不只是為了在牛棚炫技、在社群平台搏版面,而是現代投手生存所必須具 備的條件。那個只靠兩種球種就能吃局數的先發投手年代,早就成為過去式;三球種投手如 今也幾乎瀕臨絕種,就連配備四種球路的投手,也常常不足以應付強打如林的大聯盟環境。 放眼 2025 年,真正能在聯盟站穩腳跟的頂尖先發,幾乎都有五種以上的球種配置。若想了 解這波「球種多樣化」的趨勢,只要看看自 2024 年起自責分率排名前十的先發投手,他們 的球種數量就一目了然: Paul Skenes:6 種 Tarik Skubal:5 種 Hunter Greene:4 種 Zack Wheeler:6 種 今永昇太:5 種 Chris Sale:4 種 Michael King:4 種 Max Fried:6 種 Bryce Miller:5 種 Corbin Burnes:5 種 這樣的趨勢並不只存在於頂尖投手身上,甚至可說已經是「基本配備」。除了 Burnes 是少 數例外,大多數投手不只會投四縫線與二縫線速球,還必須搭配一種以上的變化球(通常會 有曲球與滑球),而變速球更是標配,有些投手甚至還會投出兩種握法與路徑不同的變速球 。 堪薩斯市皇家隊的右投 Seth Lugo,則把這項技術帶到極致。他表示自己目前擁有高達 11 種不同球種,光是滑球就有三種變化。除了他之外,目前加入「六球種俱樂部」的投手還有 山本由伸、Spencer Schwellenbach、Nathan Eovaldi 與 Sonny Gray。而在「五球種俱樂 部」中,我們則能看到 Cole Ragans、Framber Valdez、Logan Gilbert、Aaron Nola、Zac Gallen、Mackenzie Gore、Nick Pivetta,還有 Garrett Crochet——這位當時的白襪左 投甚至在兩年前還只有速球與滑球兩種武器而已。 不過,即便擁有更多球種能帶來諸多好處,真正能在學習新球路時不被擊潰的投手仍是少數 中的少數。 來自西雅圖水手隊、現年 27 歲的明星右投 Logan Gilbert,便是五球種俱樂部的一員,也 是先發投手球種組合持續演化的代表,即便是頂尖投手也不例外。2021 年菜鳥球季時,Gil bert 一口氣使用過八種不同的球路:四縫線速球、二縫線速球、標準曲球、指叉曲球、滑 球、卡特球、變速球與指叉球。他在第二年放棄了指叉球、卡特球與標準曲球,不過 2023 年又重新加入更成熟的指叉球,因為從他職業生涯以來,沒有哪一種球路像變速球那樣讓他 感到挫敗。 「那就是我會放棄它的原因,」Gilbert 在春訓期間說道。「但最近我在傳接球的時候丟了 一顆,感覺好像還不錯,所以……我真的該收手了。」 與那些會在球季中途調整球路組合的投手不同,Gilbert 認為休賽季與六週的春訓時間才是 決定新球季球種的關鍵階段。經過 2024 年重新引進傳統曲球與卡特球後,他在 2025 年選 擇更精簡的球路組合,主力依靠四縫線速球、指叉球與滑球,輔以少量的曲球與每場幾顆的 二縫線速球。 「我本身是個偏向黑白分明、講求邏輯和科學的人,所以我設計球路的方式也是這樣。不過 那是季外的工作,」Gilbert 說。「當你站上投手丘、進入比賽時,你得切換成某種『藝術 家』模式。我常跟球隊的心理訓練教練 Adam Bernero 合作,訓練的就是這一塊。」 「那是關於『感覺』、關於放下、關於那些你無法量化、聽起來像是憑空編造但其實正是讓 我成為一位優秀投手的元素。我想其他人也一樣。當你站在那裡時,不會去思考怎樣能讓滑 球產生最大的橫移角度。那是幕後工作。真正厲害的投手,能在兩種模式之間來回切換。」 「你開始投入這整個過程——追求過程而非結果——開始放下、拋開預期,那些事情反而會 讓你變成更好的投手。聽起來都很棒,但實際上要做到卻很困難。當你被敲出一支二壘安打 時,更是難上加難,但你必須事先下定決心,並持續貫徹到底。」 要堅持某個仍在磨合階段、可能導致短期效果不佳的新球路,對於一位已站穩大聯盟的球星 而言相對容易;但對於一位還在小聯盟中力求表現、試圖以投球組合打開晉升之路的年輕投 手來說,就困難許多。 雙城隊先發投手 Joe Ryan 在 2018 年被光芒隊選中時,曾詢問球探為什麼 Brendan McKay (該隊前一年的第一指名)能那麼快地在體系內一路升級。球探給出簡單答案:McKay 的速 球好到讓低階打者完全碰不到,因此他只靠那顆球就能解決整個打線。這個策略對 Ryan 聽 起來很合理。他的四縫線速球因釋球點低、上旋量高而極具欺敵性,打者很難掌握。他這顆 球曾一度高達 90% 的使用率。 但當時的農場總監 Mitch Lukevics 提醒他,若想要在體系中繼續往上爬,他必須擴充球種 。於是 Ryan 在下一場比賽嘗試投出一顆曲球,結果被敲出三分砲。當時 高階 1A 的投手 教練 Doc Watson 對他說了新戰略:「去他X的,用速球解決一切。」 Ryan 一直把曲球擺在一邊,轉而去學其他球路。他曾被告知如果想升上 2A,就得學會變速 球,結果他在 10 天內就練出來了。他也曾投過橫掃球,但在光芒隊的建議下暫時放棄,轉 隊到明尼蘇達後才重新拿出來用。他在 2023 年又把變速球換成了指叉球,這球現在已經成 為他排名第二的武器。至於曲球,仍是他心中遲遲無法征服的白鯨。 「不過我前幾天投了一顆,應該是我生涯投得最好的一顆曲球,」Ryan 說。「我心想,好 吧,也許我真的能掌握它。不過如果你已經有橫掃球、指叉球、快速且角度短的滑球、伸卡 球和四縫線速球──那曲球到底還有什麼空間?如果打者可以整場都鎖定一顆球,那比賽會 很難打。但如果你能整場混搭球路,而且手上的球都很有水準,那對打者來說就會是場災難 。」 https://bit.ly/3ECxstP 十多年來,前田健太都無法成功駕馭指叉球。對多數日本菁英投手而言,指叉球幾乎是招牌 球路,但前田一直練不出像樣的落點。每當他嘗試投出這顆球,結果都像是打擊練習用的速 球,看不出任何下墜效果。 前田曾向許多投手請教如何正確地投出指叉球。他問過野茂英雄──現代日籍投手進軍美國 的開山祖師──也問過田中將大,那顆指叉球曾讓田中成為紐約洋基的兩屆全明星。儘管如 此,前田並沒有太在意自己缺乏指叉球,因為他的環叉變速球本身就非常夠用。 2018 年,前田健太在效力洛杉磯道奇的第三個球季中,逐漸失去了對變速球的手感,讓他 開始陷入慌亂。沒有變速球可用,他便急需練出指叉球。「我知道是時候該去調整那顆球了 ,」現年 36 歲、目前效力底特律老虎隊的前田說。他在板凳上幾乎總是手握著一顆球,就 像多數投手一樣,他是天生的研究型選手,經常調整握法與施力點,尋找最合適的感覺。 不過,前田並沒有照著其他日籍投手的方式來練指叉球──一般他們會將球卡在食指與中指 之間──他反而嘗試結合自己環叉變速球的特性,研發出一種全新的指叉球。他將食指與中 指併攏,反而讓無名指與其他手指分開。 「然後我就開始在傳接球時練這顆球,」前田說,「然後就一路走到今天。」 六年過去了,前田至今仍在使用這顆指叉球。這樣的例子,正是讓 Skubal 心存希望的原因 。他也在這個冬天見證了「即戰力新球種」的另一個例子:舊金山巨人隊左投 Robbie Ray 傳訊向他請教變速球的握法。Skubal 拍了幾張照片,也錄了影片,詳細向 Ray 解釋這顆球 的技巧。這樣的交流正是投手圈的常態,即使彼此是敵隊選手,也願意分享投球上的秘訣。 Ray 對這顆變速球非常受用,本季使用率逼近 13%,是他自 2014 年菜鳥球季以來最高的一 次。而 Ray 的成功也提醒了大家,新球種的學習往往沒那麼簡單──畢竟,連成就無數的 Clayton Kershaw,在 18 年職業生涯中,每年春訓都還在尋找一顆真正能派上用場的變速 球,最終一年也投不超過十幾顆。有時候,有些球種就是不屬於你。 Skubal 的滑球目前仍未達到他理想中的樣子。身為一名充滿鬥志的完美主義者,Skubal 同 時也是個務實的人。他心想,既然無法投出 Kershaw 式的滑球,也許可以試試其他變化。 因此在與 Robbie Ray 的交流中,Skubal 也順勢請教了對方在 2021 年奪下美聯賽揚獎的 招牌武器──滑球。 「他把握法、感覺、投球重點全都分享給我,」Skubal 說。「我照著試了一下,但我心想 ,老兄,這真的不行。可是對他來說就很管用。我很喜歡他的滑球,那是一顆很棒的球種。 雖然不適合我,但對他有效,說不定哪天對我也能派上用場。我會再回頭試試看的。」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119018 ※ 授權方式: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 -- Sent from my iPhone 13 Pro ○ PiTT // PHJCI -- #50 Mookie Betts https://bit.ly/3VTIoJK
1F推milkuo: 好文推
04/25 19:17
2F推Daiquiri21: 好文推推
04/25 20:15
3F推matt0622: 好文章,台灣投手數據有到這麼細嗎?
04/25 21:36
4F推biosphere: 好有趣的文章
04/25 19:30
5F推axion6012: 好酷的專欄 推
04/25 19:15
6F推s9209122222: 怎麼沒提到達比修
04/25 19:36
7F推amumugank: 推
04/25 19:44
8F推asly45: 推
04/25 19:46
9F推ntulion: 推
04/25 20:04
10F推Syzygy00: 推
04/25 20:20
11F推benben0112: 推
04/25 20:32
12F推polanco: 推 這篇很有趣
04/25 19:37
13F推chienen: 推,不過怎麼沒提到達爾?
04/25 20:41
14F推hayashijun: 推,長文有料
04/25 19:41
15F推earnformoney: 推好文,感謝分享
04/25 22:21
16F推alwu: 推推
04/25 19:23
17F推Weinuts: 有料文推推
04/25 19:31
18F推chuegou: 環叉變速球 第一次看到這個翻譯 圈指變速?
04/25 21:03
19F推cjo76223: 老王一顆打天下
04/25 19:23